“十四五”印刷行業 VOCs 深度治理之我見451
發表時間:2022-09-20 13:33作者:李建軍來源:印刷工業 “十四五”印刷企業如何有效推進 VOCs 的深度治理,補短板、強弱項,已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本文回顧了“十三五”期間印刷企業 VOCs 治理取得的成果,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分析,提出了“十四五”期間的工作思路及工作方法。 2013 年 9 月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包裝印刷行業 VOCs 綜合治理被列入國家重點行業,成為勢在必行的“硬任務”。“十三五”期間印刷企業直面壓力,砥礪前行,VOCs 治理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因思想認識、管控政策、治理技術等方面仍存在著諸多問題與不足,治理工作并未完全到位,應付治理、低效治理、管理落后等問題比較突出。 印刷行業 VOCs 的深度治理任重道遠,“十四五”期間如何補短板、強弱項,有效推進 VOCs 的深度治理,仍是行業關注的重點。 “十三五”印刷行業 VOCs 治理回顧 1. 取得的成果 (1)對 VOCs 治理認識逐步提升深化,形成 VOCs全過程治理共識 印刷行業 VOCs 的治理,可以說是在朦朧中起步,在推進中探路,在探路中治理。隨著時間的推移,治理工作的推進,政策法規、技術標準漸成體系,伴隨著持續的政策宣貫與技術交流,印刷企業對 VOCs 治理的必要性、管控政策法規、技術標準規范、治理技術路線的認識水平逐步提升深化,形成了“源頭替代、過程嚴控、末端治理三管齊下,重在源頭”的共識。為“十三五”印刷行業全過程綜合治理明確方向,全面展開、有序推進,實現總量減排的目標提供了基礎性保障。 (2)著力末端設施建設,成功應用兩大治理技術,實現總量減排目標 印刷行業 VOCs 治理起步于霧霾嚴重期,最緊迫的任務是采取措施盡快減少 VOCs 排放。“十三五”時期政策導向和企業精力主要著力于末端治理設施建設,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末端治理設施的建設。特別是規上印刷企業比較重視,認真制訂“一廠一策”,對治理技術路線多方論證,治理方案選擇比較慎重,工作比較嚴謹扎實,基本采用了高效、適宜的末端治理設施,成功應用燃燒法與回收法兩大治理技術,實現了持續穩定達標排放,為印刷行業整體完成總量減排目標作出了貢獻。 (3)源頭削減與替代全面推開,平版印刷和軟包裝復合環節成效顯著 “十三五”期間在各方面推動下,印刷行業源頭削減與替代工作全面推開,低(無)VOCs 含量的原輔材料研發與應用不斷升溫,原輔材料生產廠商研發投入不斷加大,許多印刷企業積極應用。目前,平版印刷企業使用的油墨、潤版液、上光油、膠粘劑實現了低 VOCs 化,VOCs 含量符合國家限值標準,且均低于10%;生產廠家可以批量供貨,為平版印刷的出版物印刷企業和包裝印刷企業低 VOCs 含量全替代創造了基本條件;同時,低 VOCs 含量清洗劑正在試用中。塑料軟包裝企業干式復合環節使用的溶劑型膠粘劑已被水性膠復合、無溶劑復合(為主)批量替代,替代比例約達 50%,許多企業替代比例高達 90%。技術難度最大的塑料薄膜凹版水性復合油墨的研發應用取得階段性進展,白墨基本成熟,已開始在一些企業的輕包裝產品印刷中批量使用。 (4)涌現出眾多 VOCs 治理示范標桿企業,帶動引領了行業治理 在印刷行業的 VOCs 治理中,涌現出眾多對 VOCs治理認識高、行動快的領頭羊企業,勇當行業“第一個吃螃蟹者”。例如,上海靈博塑料包裝有限公司首家試用“減風增濃”技術,鄭州義興彩印包裝有限公司首家采用“減風增濃 + 旋轉式 RTO”技術,山東亞新塑料包裝有限公司首家采用“減風增濃 + 三床式RTO”技術;黃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紫江彩印有限公司、江蘇利特爾綠色包裝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北斗印務有限公司分別成功采用大、中、小型的“吸附脫附 + 冷凝回收”技術。 2020 年,經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 VOCs 治理委員會專家組評審,推選出 10 家 VOCs 綜合治理標桿企業、示范引領企業。這些領頭羊、排頭兵接待了一批批同行觀摩學習,開展技術交流,進行經驗分享,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為推動印刷行業 VOCs 治理作出了突出貢獻。 2. 存在的問題 (1)VOCs 全過程治理尚未到位 相當一部分印刷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自身對國家 VOCs 管控政策法規、技術標準規范不夠了解,治理思路不夠清晰,治理資源不夠充足,治理技術掌握不足,過度關注治理成本,過度依賴第三方。眾多中小微企業高管的治理認識水平不高,重視不夠,缺乏主動性、自覺性,環保投資不足,存在被動治理、應付治理、敷衍治理、低效治理的現象,距離精準治理、科學治理、依規治理的要求尚有較大差距。 (2)源頭削減與替代進展緩慢 低 VOCs 含量原輔材料系統性研發力度不足,特別是塑料軟包裝凹版印刷低 VOCs 含量油墨系統性研發難度較大,替代應用比較遲緩。目前水性凹版塑料薄膜油墨的研發仍不夠成熟,全色系替代還任重道遠,雖然白墨相對成熟,可以應用于常規的輕包裝,但真正大批量采用的企業不多。基于此,水性油墨推廣應用尚有很大難度。平版印刷原輔材料除清洗劑外均已實現了低 VOCs 化,低 VOCs 清洗劑的研發應用還在推進中,實現平版印刷低 VOCs 含量原輔材料全替代尚需時日。 (3)過程控制差距較大,無組織逸散問題突出 截至目前,相當多的印刷企業(包括一些大型企業)只是對有組織排放進行了末端治理,而對照 2020 年 7月 1 日開始實施的無組織排放管控國家標準,還沒有達到密閉、收集、處理的基本要求。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管理水平差、收集率低,敞開式生產,許多企業已采取的密閉、收集措施也沒正常使用,無組織逸散問題十分突出,現場濃度高、氣味大,與職業衛生標準要求有較大差距。 (4)收集率、去除率、同步運行率較低 中小微企業末端治理設施普遍簡易低效。中小微印刷企業普遍采用低溫等離子、光催化、單一活性炭等低效治理設施,治污效果差,安全風險高。由于設計不規范、系統不匹配等原因,一些大企業即使選擇了高效治理技術,但存在投資運行費用高、無組織排放收集率和去除率低等問題。部分企業生產設備與治污設施同步運行率低,有的企業為節約費用不正常使用、旁路偷排甚至停運治污設施。 (5)全過程管理不夠規范,管控監測不到位 有效的 VOCs 治理需要全面加強全過程管控、監測、精細化管理,但目前企業普遍存在數據統計、操作規程、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實、不規范等問題。VOCs 監測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企業自測能力不足,自行監測質量不高,點位設置、采樣方式不規范、監測時段代表性不強,第三方監測不到位,甚至弄虛作假、數據失真。 以上問題究其原因:一是認識偏差;二是疏于管理;三是不愿投入;四是技術缺失;五是條件所限。應該說,印刷企業特別是中小微印刷企業的 VOCs 治理工作并沒有做到位,應付治理、低效治理問題比較突出,距科學治理、精準治理尚有較大差距。
推進“十四五”印刷行業 VOCs 深度治理 管控政策與治理技術是印刷行業 VOCs 治理的兩大要素,制定并實施適用的管控政策,選對并采用高效、經濟、適宜的治理技術,對于印刷企業 VOCs 深度治理意義重大。“十四五”期間,印刷企業推進 VOCs 深度治理,更要從實際現狀出發,在“十三五”已有的工作基礎上,以問題為導向,守成強弱,持續發力。按照“學好政策標準,選對治理技術,切實落地落實”的要求,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 切實掌握 VOCs 管控政策與技術標準 印刷行業不同產品、不同印刷方式使用不同的原輔材料,VOCs 的種類、產生量、廢氣濃度、排放量不同,對應的 VOCs 治理技術路線也不盡相同。因此,就印刷行業的 VOCs 治理而言,在把企業按產品分類的同時還要綜合考慮企業采用的印刷方式分類、使用的原輔材料 VOCs 含量,從而合理制定與修訂印刷行業 VOCs管控政策,實施分類差異化治理、管控。 2019 年以來,國家及省市相關部門陸續發布的政策法規、技術標準規范更趨系統化,指導性、針對性、精準性更強。 2019 年 6 月,生態環境部發布《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方案》,明確指出塑料包裝印刷、金屬包裝印刷是綜合治理的重點。同時,提出“加強政策引導,企業采用符合國家標準的低 VOCs 原輔材料,排放濃度穩定達標,排放速率、排放績效等滿足國家相關規定,相應工序可不要求配套建設末端治理設施。使用的原輔材料 VOCs 含量(質量比)低于 10% 的工序,可不要求采取無組織排放收集措施”。該方案為印刷行業 VOCs 治理進一步明確了方向、重點、邊界。 2019 年 7 月 1 日,生態環境部發布《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該標準規定了 VOCs物料儲存、轉移、輸送、生產工藝過程排放控制要求,廢氣收集處理系統要求,企業廠區及周邊污染監控要求,為印刷企業無組織排放的有效、合規管控提供了依據與技術指引。 2020—2021 年,油墨、膠粘劑、清洗劑等印刷原輔材料 VOCs 含量限值國標陸續出臺與實施,為印刷企業采用低 VOCs 含量原輔材料,開展源頭削減與替代提供了標準依據。 2021 年 3 月,生態環境部《環境保護綜合名錄(2020年新增部分)》將塑料軟包裝列入“雙高”(高污染、高環境風險)名錄,除外工藝:采用符合國家標準的低 VOCs 油墨、膠粘劑等原輔材料,采用無溶劑、水性膠等環境友好型復合技術。 2021 年 5 月,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加快解決當前揮發性有機物突出問題的通知》,各地方的深度治理政策陸續推出(遼寧、河南、浙江、江蘇、廣東等)要求制訂采用低 VOCs 含量原輔材料替代方案與實施計劃。如廣州市提出全行業替代 65%;平版替代 100%;凹版、凸版、孔版替代 60%;鼓勵源頭削減與替代,實施分類差異化管控。目前,政府采購塑料印刷品不超 6色;國家鼓勵綠色設計、簡約包裝。印刷企業要學習掌握政府管控政策,把準大方向,增強自覺性,避免盲目性。 2. 切實采用高效、經濟、適宜的治理技術 2020 年 1 月,生態環境部發布實施《印刷工業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在廣泛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按照印版工藝分類,列明了 21 項防治可行技(平版印刷 6 項、凹版印刷 4 項、凸版印刷 3 項、網版印刷 1 項、復合涂布 5 項、上光 2 項)。每項技術均有 3 個運行一年以上的案例實證、支撐,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可靠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門認可的,企業在推進深度治理中可選擇采用。 2020 年 6 月,生態環境部發布《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制定技術指南》及配套的《重點行業績效分級及減排措施》,從原輔材料、無組織排放、治理技術、監測監控、環境管理、運輸方式、運輸監管等 8 個方面,按照包裝印刷行業 VOCs 治理績效水平,將包裝印刷企業分為 A/B/C/D 四個等級標準,配套制定了重污染天氣時相應的應急減排措施,為印刷企業 VOCs 全過程控制、綜合治理水平明確了量化標準和工作目標。 這兩個指南可以說是印刷企業選用高效、經濟、適宜的可行治理技術的主要技術依據,評估 VOCs 治理深度治理水平的主要衡量標準。印刷企業可根據自身的技術條件和實際需求酌情適當采用。
3. 重點著力膠印、凹印深度精準治理 據相關數據統計,平版油墨(膠印)、凹印油墨(凹印)產量約占油墨總產量的 80%,使用量最大。“十三五”期間 VOCs 的治理工作主要在這兩類企業中展開,而尚待“十四五”解決的問題、短板弱項也主要集中在這兩類企業。“十四五”期間更要聚焦膠印、凹印企業VOCs 全過程深度治理,重點著力于源頭削減與替代的突破。 (1)膠印企業 VOCs 深度治理、精準治理 目標:實現低 VOCs 原輔材料全替代,力爭不再無組織收集、不再末端治理,在穩定達標排放的同時降低治理成本,減少二次污染。 2019 年 7 月生態環境部發布《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方案》明確提出:企業采用符合國家標準的低 VOCs 原輔材料,排放濃度穩定達標,排放速率、排放績效等滿足國家相關規定,相應工序可不要求配套建設末端治理設施。使用的原輔材料 VOCs 含量(質量比)低于 10% 的工序,可不要求采取無組織排放收集措施。2019 年 9 月國家新聞出版署、生態環境部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推進印刷業綠色發展的意見》,明確:出版物印刷企業采用低 VOCs 含量(小于 10%)的油墨、膠粘劑、清洗劑等,排放濃度穩定達標且排放速率滿足規定要求的,可不要求無組織管控,不要求配套建設末端治理設施。這些利好政策對于膠印企業是一個“福音”。 實際上,“十三五”期間,膠印企業上游原輔材料供應商積極研發,陸續推出低 VOCs 含量油墨、潤版液等原輔材料,取得了重大進展,膠印企業使用的油墨、膠粘劑已達到國家標準(GB 38507—2020、GB 33372—2020)有關低 VOCs 含量限值標準要求,潤版液、上光油 VOCs 含量小于 10% 的產品已有部分企業批量使用,只有低 VOCs 含量(小于 10%)的清洗劑正在研發試用中。
(2)軟包裝企業 VOCs 深度精準治理,重點提升凹版印刷源頭替代 目標:采用低 VOCs 油墨、膠粘劑替代,“能替盡替”。凹印環節重點推進水性油墨替代,目標替代 30%,探索采用 EB 油墨、LED-UV 油墨;復合環節繼續大力推廣無溶劑、水性膠、擠出復合,目標替代 75% ~ 85%。 塑料軟包裝凹印企業 VOCs 排放集中在凹版印刷、干式復合兩個工序。在干式復合工序,目前無溶劑膠、水性膠替代技術已基本成熟。塑料軟包裝凹印水性油墨研發推廣應用情況還不盡理想。實踐證明,水墨的研發應用確有相當難度,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過程。 “十四五”期間,我們要繼續組織印刷、油墨、制版、設備、環保治理廠家聯合攻關,在各重點區域打造水性油墨應用示范企業,引領塑料軟包裝凹版企業水性油墨應用替代工作,要加大水墨應用替代技術培訓,推動企業拿出部分印刷產能,先從白墨批量應用替代,逐步推進色墨替代。白墨產品技術成熟、使用量大(約占使用油墨總量的 50%),白墨全替代后 VOCs 減排量可達約 30%,作業現場可達到職業衛生限值標準,綜合成本比溶劑型油墨低,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要落實無組織排放控制標準,強化無組織逸散管控,重點對車間、設備、容器實施有效密閉、收集,提高廢氣收集率,改善生產現場氣流系統,實現全過程清潔生產。配套建設高效適宜的末端治理設施:中、低濃度適宜燃燒的可采用“吸附濃縮(減風增濃)+ 燃燒技術(RTO、CO 等)”;高濃度適宜回收的可采用“吸附濃縮 + 冷凝回收技術”;要研發與水墨應用配套的適宜水墨 +溶劑墨混用的處理設施;嚴控因安全需要設置的排放旁路;落實生產與治污同步運行要求。企業要建立健全各類臺賬、運行管理制度,完善“三率”管理,加強自行檢測監控,重點企業要落實好在線監測;精準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分級管控。
結語 “十四五”期間,印刷行業要針對存在的問題,扛起責任,繼續發力,補短板、強弱項。各方要同心協力,形成合力,有針對性地完善政策法規體系,技術標準體系,爭取政府給予鼓勵性政策,重在激勵、鼓勵創新,推廣應用高效、經濟、適宜的治理技術,改進提升工藝設備,推動印刷行業 VOCs 深度治理、精準治理再上新臺階,力爭取得實實在在的新成果。 |
視頻訪談 視頻訪談 副標題 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 副標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