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底線思維與創新35
發表時間:2022-10-10 10:09作者:宗穎來源:印刷工業
《印刷工業》雜志社社長 宗穎 我們當下面臨的形勢可以用一句話描述為:云厚者雨必猛,弓勁者箭必遠。 2022 年下半年,我們看到的是新冠疫情反復、俄烏沖突依然持續、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劇烈、美股不再堅挺,也聽到很多歐美國家有扛不住疫情壓力學習中國動態清零政策的,也有放下里子和面子,改口放棄碳減排目標承諾的,英國在鬧罷工,美國在撕裂,東南亞工廠在停擺,甚至有對中國印包企業出海戰略的懷疑……如果重回到 2020 年,重新解讀并思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要善于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這樣才能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或許對當下更有指導意義。當時波詭云譎的國際形勢在今天,通過俄烏沖突和中美關系的復雜趨緊化已經逐漸明朗,復雜敏感的周邊環境也通過臺海問題、東南亞經濟的走低漸次清晰,那么,看清對手就是奔著突破底線來的這一點出發,很多發展問題的應對就會變得更主動且更務實。 通過正常的經濟學邏輯我們更多關注的是每一次經濟調整與前一輪的對比分析,找出應對路徑,但在假設條件變化的條件下,我們就要重新審視不同變量的引入所帶來的問題。這次全球經濟調整不同以往之處在于:過往企業的戰略重點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發展策略,當下更多要應對的是反全球化背景下的生存策略;過往美國通過美元收割全球經濟在這一次變得并不順暢,所以最近幾年美國通過芯片等高科技產業的限制、通過臺海問題的緊張化,試圖造成臺灣問題烏克蘭化等突破底線的行為。為此,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 一是全球化解體對中國外向型企業的挑戰在于必須面對短時間內全球物流鏈、供應鏈斷裂的事實,脈沖式的訂單和脈沖式的毀約會同時共存,沒有競爭壁壘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出海后被本土化替代的現象非常正常,尤其是代表芯片產業鏈、蘋果產業鏈利益的佩洛西竄臺這樣的敏感事件為代表的突破底線的一類事件和后續影響,作為出海發展的企業家務必要做好功課,不能再有任何幻想。 二是當美國企圖對中國以輸入式通脹的方式來解決本國的經濟問題,甚至奧巴馬、特朗普政府企圖快速實現產業回流美國的做法,是不可能在很短時間內完成的。因為過往歐美處于產業資本階段時,通過世界大戰完成對不同國家產業資本的摧毀,又通過全球化完成了產業的轉移和市場的占領,實現了金融資本的全球化。隨著前蘇聯的解體,美國資本家再沒有動力爭取美蘇平衡的需求,美國工人階級不僅失去了資本的補貼,也因為金融資本全球產業分工需求,客觀上造成了社會的嚴重撕裂和兩極分化,當他們內部調整無效的時候,種種突破他國底線的行為便成為了客觀存在。 三是這種外部因素不是任何一個國家通過本國內部經濟刺激政策可以解決的,諸如只考慮本國消費刺激政策、房地產政策的變化、疫情復發情況的變化等因子,來從宏觀、中觀、微觀視角下梳理企業發展邏輯是有嚴重缺失的。如果歐美鐵了心要阻礙中國轉型升級的發展戰略,那么我們至少要做好吃苦持續到 2025 年的心理準備。 四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必須做好兩種準備:第一,我們的產業,要樹立專精特新方向持續努力的思想和全方位的持續投入;第二,我們要有看到各國恢復經濟的共同內在需求的視野和格局,要做好全球化解體后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需求,美國已經率先建立了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的北美區域經濟一體化,那么加上東盟、東北亞的區域經濟一體化需求,我們希望我國的印包行業能有走出一批具備競爭壁壘和轉型升級的出海企業,如同光伏、新能源汽車、特高壓、高鐵、基建等產業,完成出海戰略的華麗轉身。 |
視頻訪談 視頻訪談 副標題 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 副標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