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好內功,加快轉型,看上海中華如何算好綠色印刷這筆賬!112
發表時間:2024-11-15 16:00作者:喬宇 《中國制造2025》將綠色發展作為主要方向之一,明確提出全面推行綠色制造。開展綠色制造專項行動,實施綠色制造工程,是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和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著力點,也是加快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增加綠色產品供給、減輕資源環境壓力、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有效途徑,更是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關鍵措施,對促進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和諧共融具有重要意義。
本期人物:上海中華印刷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旭平 近些年,中國印刷行業雖然收獲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和發展成果,但并沒有完全擺脫投入較高、消耗較高、污染較嚴重的粗放型發展模式。為此,在印刷行業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制造體系,加快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是一項重要的課題。 作為國家級書刊重點印刷企業,上海中華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中華”)為進一步落實上海印刷集團“十四五”發展規劃中關于印刷數字化、綠色化、融合化與智能化要求,以數字化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在調研同行得失的基礎上,從公司實際出發,實施并完成了一系列設備改造、自動化升級工作,并從節能減排、降本增效、使用效果方面進行了全面評估,均達到了預期效果,為企業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2024年10月,上海中華入選了《上海市2024年度(第一批)綠色制造示范名單》,成為上海綠色制造標桿企業。
上海中華印刷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旭平表示,綠色印刷是一項系統工程,從原材料采購到印刷流程,再到最后的成品,都應該用綠色理念來貫穿。原材料的綠色化比較容易理解,而從生產過程來說,想辦法在生產的工藝流程上進行改進,用最少的消耗獲得最大的成果,還是有許多因素需要考慮的。 上海中華主要存在設備老化、自動化程度不高等問題。印刷主體設備與現有市場迭代差擴大至三代,已不能完全滿足印刷市場需求,故障率上升,維修成本和質量風險也連年增加;后道工序投入大量人力手工作業,產出效益不高,缺乏市場競爭力。 2023年,上海中華對輪轉印刷機進行了LED-UV 改造,改用平張印刷中央集中供潤版液系統,優化了生產車間集中供正負壓系統,并提升了裝訂車間自動化水平,所有的改造現在都是肉眼可見的,用數據說話是最有說服力的。 輪轉印刷機LED-UV 改造 上海中華主要印刷設備有海德堡、小森、秋山、曼羅蘭、高斯等品牌,2023年年底前,完成了其中兩臺設備的改造:小森正度輪轉、M600大度輪轉,改造項目包括大修、移機和UV改造,每臺設備的改造費用不到70萬,但是效果卻非常明顯。經改造,兩臺設備每年節省電費近15萬元,節省燃氣41萬元。按照兩臺設備的年產量計算,在現有加工工價不變的情況下,每年成本降低超過50萬元。每年降低的直接成本除可以覆蓋每年分攤的改造費用外,還有近26萬元的盈余。總體來說,通過輪轉印刷機LED-UV改造,上海中華獲得的收益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質量提升,杜絕了成品的波浪紋,解決了“漲邊”問題;二是單班產量有所提升,效率提高,人力成本下降;三是縮短了紙路,紙張損耗減少;四是LED-UV光固化技術減少了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苯系物、氮化物的排放,對環境保護更有利。
印刷中央集中供潤版液系統 上海中華的每臺印刷機(含單張紙印刷機和輪轉印刷機)潤版液水箱系統普遍存在老化,故障較多,制冷效果差,給生產增加了不穩定因素。引入此系統的好處:用于替代原有高能耗高污染的單臺潤版液冷卻系統。集中供潤版液系統采用集中配比,監測和保持pH 值、導電率、溫度等主要變量參數統一和恒定,從而保證印刷水墨平衡、質量穩定。同時,還有制冷效率高、恒溫效果好,故障率低等優點,可以有效降低日常潤版液系統維護保養頻次,原輔材料、設備閑置、人力等成本也會隨之降低。經統計,該項改造每年可節省費用近50萬元。
生產車間集中供正負壓系統 結合公司環境治理和工業旅游等專項工作,以夯實綠色印刷、提質增效為目標,上海中華引進更環保、節能、綠色的集中供正負壓系統,用于替代原有高能耗高污染的復合真空泵。集中供正負壓系統具有氣壓供給穩定、設備維護簡單、集中管理故障率低。同時,生產車間、主要通道區域噪聲進一步降低,整體環境油污及粉塵也將大大減少,環境溫度也將有所下降,從而根本上改善員工工作環境。 2023年2月公司集中供正負壓項目啟動,設備投入近200萬元。截至12月31日,按4400小時折算,用電量較未改造前下降57%,除去保養費,合計節約電費約37.9萬元。按全年預估,可節約電費48萬元。
裝訂車間自動化提升 隨著人力成本不斷攀升,企業用工難、用工貴的現象凸顯。上海中華根據業務結構、產能、設備工況,在裝訂后道工序逐步引進全自動打包機、分本堆積機、聯線勒口機等自動化設備,通過一系列數字化、自動化設備的投產,公司裝訂車間至2023年底,在降低員工勞動強度的同時,各工序合計減少14人次,裝訂車間用工成本減少約80萬元,實現了減員增效,釋放了裝訂車間部分設備產能。
王總表示,上海中華一直都在嘗試通過各種自動化技術改造來減少人員對生產效率和質量的影響,比如在線質量監測,將是上海中華后續投入的重點。通過加裝視覺傳感器、設備控制接口模塊和精益生產數據庫管理軟件,可以杜絕補印和超訂單損失;可以實現連續性缺陷警告甚至自動停機,從而有效降低生產廢品率;還可以進行產量、廢品率的數據分析,有效提升設備產能。又比如更多地采用鎖線書自動機器人碼垛系統,將鎖線書的堆垛從自動輸送到托盤上的合適位置,可以極大減少操作人員的體力勞動,提高生產效率。 目前,通過噴墨技術進行印刷相對比較成熟,而數字印刷后道方面仍然需要人工輔助實現。上海中華的下個目標是數字印刷完成全過程自動化連線,在剛結束的德魯巴展會上,馬天尼專門推出了從卷到本全自動連線的數字印刷印后解決方案,可以完全實現不同規格、不同批量的圖書在一條線上完成生產,通過智能化控制系統連接所有設備,實現技術全線貫通。這為圖書印刷的數字印刷轉型指明了方向,也是上海中華努力的下一個目標。
“設備的投入涉及大額資金,也涉及投入產出比,需要企業各方面的權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有些工作卻是可以從自身出發,力所能及的。”王總表示,“比如優化工藝流程,生產同樣的產品,如果能讓消耗更少,那競爭優勢也就越明顯;再比如提高資源利用率,使用同樣的材料,生產效率更高,那也是一種節能。用最少的投入換來更大的價值,不論是從業務方面來看,還是管理水平方面,都是適用的。” 上海中華也在著手解決內部如何實現精細化管理,比如因為市場需求的變化,出版印刷單個訂單的印刷量越來越小,向多品種小批量趨勢發展。如果企業的執行方案響應速度慢,就會嚴重影響生產效率,相當于做的越多虧的越多。只有提高內部管理效率,提升企業靈活性,才能積極應對市場發展帶來的改變。根據訂單產品的不同,選用不同的工藝、不同的材料,甚至是不同的裝訂設備,設計好工藝路線,就能大大提升生產效率。 |
視頻訪談 視頻訪談 副標題 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 副標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