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陸新三板是印刷企業 融資的渠道之一32
發表時間:2016-08-19 10:34 新三板是近期市場上很火的一個話題,有說法稱“2016年注定是新三板元年”,也有觀點認為“新三板是中國資本市場最大的創新,新常態下新三板的創新空間將會更大”。為此,企業應該了解新三板并且利用新三板為企業的發展服務。 新三板正呈現前所未有的增長速度 有一個數據可以說明新三板的變化有多快: 2012年9月20日,國家工商總局批準在北京成立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俗稱“新三板)。2013年初,主板上市公司1439家,中小板701家,創業板355家,新三板191家。 時至2015年5月22日,新三板董事長楊曉嘉在《清華金融評論》上撰文稱:新三板“掛牌公司總數已達2452家,比2014年凈增900家,總市值12545億元,實現了對31個省市自治區,包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全覆蓋。中西部地區5年新增掛牌公司230家,占2015年新增總數(886家)的26%;小微企業2015年凈增605家,占比由2014年底的66%增長到目前的71%。” 待到6月12日,新三板的隋強副總經理在“價值新發現——新三板價值投資高峰論壇”的演講中指出:“新三板市場掛牌公司已經達到2568家,采用做市交易公司430余家,總股本1186億股,總市值1.25萬億元(到本文截稿時,總市值已超過1.26萬億元)。所有掛牌公司已經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和82個行業門類,目前在審企業852家,在和券商積極接洽達成掛牌意向的公司已經接近4000家。” 對比上述兩組數據,這短短三周時間里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又增加了118家,至此今年新增掛牌企業已經破千,這個速度顯然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主板市場所不可能出現的。 按照“新三板資本圈”提供的未見得齊全(比如2013年末掛牌的上海四維公司、鄭州鴻盛公司就不見列名)也未見得完全劃分準確的數據,截至5月末在新三板掛牌被歸為“輕工制造-包裝印刷行業”的印刷企業數為25家,其中今年掛牌的公司11家。涉及江浙滬粵冀魯豫京閩渝10省市,其中又以江蘇省的10家為最多,廣東省有4家,浙滬冀三地各2家,其余5省市各1家。 資金是企業運營的血液新三板是有效的融資渠道之一 猶如血液是維持生命須臾不可出現意外的系統一樣,資金就是維持企業運營的循環系統,有些企業的垮塌并非經營出現意外,而是因為急速擴張或是因為資金被客戶拖欠導致鏈條斷裂、無法維持企業的正常運營所致。 再則,資本也是培育和滋生創新的最好市場,一個好的開發設想沒有足夠資金的支撐就只能是夢想,唯有得到資本的堅強支撐,經過開發團隊的努力才有可能成為現實。上海安全印務公司聯手復旦大學開發智能化標簽(RFID),上海紫江集團開發用于制造鋰電池的鋁塑膜,都經歷了長達六七年的研發期或是市場培育期,這是一個純粹的企業投入過程,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撐顯然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功。 企業所需資金要么是投資人自己拿出,要么向銀行或是向可能提供資金的機構做一定期限的借貸。從企業實際運營情況看,足以用自有資金應對日常經營的企業有,但為數不多,而且完全憑借自有資金投入運營也不符合資金利用最大化原則,現時不少通過按揭購房的對象寧愿支付利息也不愿意提前還貸,原因就是利用他人資金有可能為自己帶來大于利息的資產收益。 但是,出于資金安全性的考慮,也是為了企業的自身利益,銀行在資金借貸時往往樂意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越是需要幫助的小微企業,越是起步階段需要資金支撐開發的企業,想要得到貸款或許就顯得越為困難,因為,在銀行看來借貸存在著不可預料的風險,為此,企業選擇其他渠道融資也就成為無奈之舉,比如向租賃公司融資,向社會上的資產管理公司借資……但帶來的實際問題是成本遠高于銀行利息,企業的開發成本更大,負擔更重。 ![]() 走企業上市的道路當然是解決資金問題的最佳途徑,向股民集資不存在支付利息的問題,年末分紅得看企業的經營狀況及董事會的決策,但IPO(首次公開募集)畢竟不是件易事,有著許許多多的條件與關卡,正因如此,1990年鳴鑼的中國證券交易所內至今以印刷為主業的上市公司不過就是十來家,印刷業本來就是中小企業居多,憑著并不出眾的經營業績要想入市真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于是,登陸新三板就成為一種可供考慮的新選擇,它有可能幫助企業從風投、券商、基金、從渴望跨進新領域的其他企業那里獲得所需要的資金,有了資金就有可能去做企業看好、想做的事。 掛牌新三板的公司并非真正意義上的上市公司 必須指出,新三板是企業間的股權轉讓平臺,屬于場外交易市場,登陸新三板并非成為上市公司,盡管登陸也有一定標準,也要經過審核,也要有券商推薦,也要求企業有著規范的管理。與上市公司的股權交易是面對所有有意成為該公司股東的股民開放不同,新三板交易只存在于企業之間,當然現時也已經出現由券商集合投資人資金出面認購的情況。 有這樣一張圖清晰地反映了場外交易市場與正式上市公司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是一座金字塔,新三板是龐大的基礎,上市公司則建筑于此上,登陸新三板為正式上市提供了比其他企業相對要高的機遇。 與美國相比,中國開放證券市場的時間還不長,因此在資本市場的架構上還需要不斷加以調整,盡管圖2中所示的數據已經發生變化,但中國資本市場三個層面間的不平衡關系仍客觀存在。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務院于2013年12月底發布了《關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49號文,俗稱“國六條”),之后,證監會又于2014年12月26日發布了《關于證券經營機構參與全國股轉系統相關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證監會118號文),這兩個文件對于加速新三板企業掛牌,扭轉現在的資本市場不平衡狀況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由此也帶來了2014年新三板掛牌企業量的井噴。 企業登陸新三板至少能帶來六方面的作用:融資會相對容易,融資規模也能更大;便于企業資本運作;交易也將逼迫企業不斷提高自己的經營管理水平;登陸新三板也有助于提升企業的市場形象;容易過渡到主板上市;更易獲得政府補貼與政策支持。 以2014年9月掛牌的寧波大漢印邦公司(企業代碼:831128)為例,成立于2008年底,注冊資金5000萬元,員工200人以下,主要從事酒標與啤酒箱的生產,2013年營收4108.21萬元,凈利潤173.22萬元。說實在,即便在印刷圈中這也非影響力很大的企業,但登陸新三板對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顯然帶來了機遇。所以,雖說新三板并非等于企業上市,但掛牌新三板是印刷企業融資可供考慮的一種選擇。 爭取外來投資,既要有吸人眼球的題材更要切實做好自身工作經過改革開放后三十來年市場經濟的打磨,中國人也開始覬覦勞動收入外的財產性收入,有了投資意愿,企業也有了多種經營包括資本運作的意識。但是,必須得承認:我們還不成熟,干事相對盲目,容易一哄而上,結果,往往有些好事沒有辦好,投資人的錢也莫名打了水漂。 正是基于上述現狀,登陸新三板,爭取外來投資,題材就成為關鍵,必須自己先想清楚我們企業的市場賣點是什么?憑什么讓投資人為你的項目掏錢?只有先說服了自己才有可能去說服證券公司與投資人。當然,這不應是忽悠,而是清晰地讓投資人意識到企業發展的機遇所在。一個真正能為投資人帶來利益的項目,市場是沒有理由拒絕的,何況現在市場上缺少的不是錢而是能為投資人帶來利益的項目。反之,如若不能讓投資人看到希望,吸引投資也就只能成為一句空話,因為資本從來只對有可能幫助自己進一步掙錢的項目感興趣,而決不會去做慈善。 上海四維文化傳媒公司長期以來為大賣場做紙質廣告業務,在賣場面臨線上銷售挑戰廣告印量急劇減少的情況下,他們登陸新三板的主題宣傳詞是:電子商務和云印刷,以開發Go省專屬軟件來幫助大賣場實現網上銷售,以云印刷來降低紙質宣傳品的生產成本幫助賣場減少線下銷售支出。此招迎合了賣場拓展業務的需要,也與市場發展方向相吻合,自然得到了外來投資者的青睞。在爭取到外來投資后,公司的原始股價已經有成十倍的增長,為股東爭取了利益,也為企業轉型發展贏得了資金,有能力去做以前想做卻因為缺乏資金做不成的事。四維傳媒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 如果說爭取外來投資解決了企業調整發展的資金源,那腳踏實地地把企業下一步工作做好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這就好似新嫁娘需要精心梳妝是為了贏得新郎官的鐘愛,但成立了家庭,安排好生活才是根本,經濟是基礎。 處于轉型升級中的印刷企業,其下一步發展必須結合最新的科技成果,需要不斷地在創新上下功夫,需要認真評估自身企業的人力資源優勢,努力做出與同行企業間的差異,規避價格戰。事實證明,只有充分盈利的企業才有能力投入資金于研發,讓自身企業的產品在市場上保持領先地位。也唯如此,吸引外來投資才可能不是一竿子買賣,而是根據實際需要源源不斷,這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局面。 上市公司應該要有主動宣傳自己的意識 既然掛牌新三板的目的之一是提升企業的市場形象,那利用各種機會宣傳自己企業的理念、目標、市場亮點就是理所當然的任務,但可能是怕槍打出頭鳥的原因,或是同行相斥的緣故,有些公司至今還不善于宣傳自己,甚至推卻媒體的報道,這是需要改進的。 在印刷圈中江蘇鳳凰數碼公司是樂意展現自己形象的企業,這既是為了增加企業的市場知名度,也是為了推動數字印刷在圖書按需印刷中的應用。他們的工作贏得了業內的一致好評,也帶來了更多的印制任務。如果以前我們說酒香不怕巷子深,步入市場經濟后,我們已經意識到酒香還得大聲吆喝,只有讓市場了解企業的發展前景,才有可能引來更多的外來資金以拓展事業。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評述今年上半年新三板的發展狀況時稱:由于政策利好的因素,從2013年末“國六條”發布至今,一年半的時間里登陸新三板的企業數增長了7倍,未來的2年內或將達到1萬家。俗話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對于轉型中有著發展想法的印刷企業不妨看清這一形勢,著手這項工作的操作,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本文作者為上海數字印刷行業協會秘書長) |
視頻訪談 視頻訪談 副標題 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 副標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