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底,國家三部委聯合發布了“一帶一路”的愿景與行動,提出“2個核心、18個省份、7個高地、15個港口、2個國際樞紐”的比較優勢和定位,其中多次提到南寧作為我國重要的開放窗口和國際樞紐,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應該扮演“引領、創新、開放”的角色。這邊東風吹,那邊戰鼓擂。第47屆東盟經濟部長會議及系列會議于8月22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正式拉開序幕。在談到東盟所取得的成績時,慕斯塔法·穆罕默德部長強調,東盟近20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發展成就,助力消除壁壘,促進貿易與投資。去年,東盟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高達1360億美元,超過了中國,其中地區內投資貢獻率約達20%。東盟各國年均經濟增長率達5%,中長期經濟前景明朗,前途一片光明。面對這樣利好的環境,國內傳統印刷企業是否開始考慮在這利益蛋糕中分得一塊?
面對機會,利用利好政策開啟遠征路
第一招,分享政府優惠。現在,東盟國家對于外來投資持鼓勵態度,提供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正如20世紀90年代的東莞,對于外來企業實行三年免稅、免進口關稅等優惠政策一般,其目的在于推動經濟高速運轉?;旧希跂|盟國家,每一個工業區都有統一的管理區協助外來企業辦理相關事務,相較于中國部分地方政府稅務繁雜、衙門較多的情況,如此可以為外來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筆者走訪了中日合資企業太陽紙袋商社,其專業制造手提袋,出口日本及歐美。據悉,該公司籌備期間即得到了越南北江省政府的高度關注,所辦手續都一路綠燈通行。
第二招,分享關稅優惠。隨著中國的不斷強大,歐美等國已然對中國的出口不斷提高門檻,對很多產品都征收反傾銷稅。美國商務部曾經裁定,將對從中國進口的紙制品征收反傾銷關稅,稅率等級從52.10%到258.21%不等。這些產品包括文具紙,如筆記本、活頁紙和作文本。這些政策已經促使中國的一些印刷企業開始調研周邊國家的原材料、勞動力成本、稅收政策等情況,考慮在周邊國家設廠,從而規避美國的反傾銷制裁。中國臺灣的通智集團就在這一背景下來到越南,高峰期每年出口筆記本達8000萬本,其中的利潤與企業的成本競爭力是一套明眼人都會算的賬。
第三招,利用人口紅利。目前,大部分東盟國家還處于改期開放初期或中期,人工成本相對低廉,越南普通員工的月工資一般是1500元人民幣左右,緬甸普通員工的月工資在12萬緬元(約合115美元)左右,泰國和馬來西亞員工的工資相對較高。對于一些用人集中的印刷企業,這無疑是可以提高競爭力的一個利好,以太陽紙袋商社為例,現公司有員工300人,平均每月可生產150萬個手提袋。
第四招,享受土地升值帶來的利潤。有了在中國建廠的經驗,更多的企業已然明白廠房升值可以帶來的巨大利益。目前,在新興的“一帶一路”的工業區,一般情況是,高額的廠房租金與相對低廉的土地交易成本不成比例,于是,更多的企業傾向于購買土地,自建廠房。以越南北部為例,目前廠房租金是3美元/平方米,而一般的工業區地價為40美元/平方米,加之建筑成本大約是100美元/平方米,如此,如果工廠能堅持6年以上,那么相當于白掙了一幢廠房。對于一些效益一般的企業來說,也許幾年的掙扎生產沒有產生多少利潤,甚至虧損,但是投入的廠房卻有可能有幾倍的升值空間。
面對誘惑,找對自己的專屬舞臺
在全球化的時代,中國的企業也爭相走向國際舞臺,但是僅僅具備了一定的技術和資本,不一定可以在那方舞臺上跳出優雅的舞步。愿景固然美好,但道路絕非平坦。很多人都知道郎教授的“6+1理論”:處于整個產業利潤高端的“6”,包括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和終端零售;而那個“1”,就是處于利潤最低端的生產制造。我們之前一直自豪地說,中國人最勤勞、最聰明,中國是制造業大國,我們有成本優勢。但是仔細想來,就會發現,勤勞是因為無效率,聰明的民族是不會把自己定位在產業鏈最低端的。同樣,制造業大國不成立,因為我們只是被人代工,賺取可憐的血汗錢。企業要生存發展,必須要抓住行業的本質,以高品質為前提,向處于產業鏈高端的“6”進發,具備高品質、快速的市場反應、高效的整合等能力。
對于印刷這個傳統的行業而言,看清國家的發展戰略,根據自身企業的發展要求進行合理布局固然是好,但無須為了跟風,硬要將自己的企業貼上諸如“一帶一路”、“互聯網+”的標簽。標簽日日新,機會年年有,不變的是我們一定要牢牢地把握市場實實在在的需求,強大自己的內部管理。因為外部市場機會永遠存在,而當企業在內部資源與能力不足以承接外部發展機遇之時,冒昧地去爭取市場機會,可能會導致內在支撐力缺失,造成企業發展模式與管理模式的不匹配以及撕扯感。
七年一循環的全球經濟危機魔咒似乎又要啟動了,或許,2015、2016年,企業又將面臨嚴峻考驗。希望印刷同仁摒棄焦慮與迷茫,不要急于轉型與跟風,扎扎實實地深挖自己的“井”,專注極致與口碑,努力培育匠人精神。
(作者單位為香港新怡印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