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印刷業:2014年發展“快照”18
發表時間:2016-08-19 11:12 發展現狀 通過2015年年度核驗的上海印刷企業為4403家,同比減少142家;從業人員16.7萬人,同比增長1.5%;工業總產值829.3億元,同比增長1.6%;銷售收入831.9億元,同比增長7.7%;工業增加值265.6億元,同比增長7.5%;對外加工貿易總額98.9億元,同比增加5.5%;數字印刷銷售收入7.0億元,同比下降7.6%。 2014年上海印刷業發展呈現出如下新特點: 1.轉型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效 近年來,上海部分印刷企業先發探索和踐行創新轉型,并取得階段性的成效,形成了數十家具備現代服務業特征的品牌企業。 2014年具備總部經濟和平臺經濟特征的印刷企業有4家;14家印刷企業獲國家印刷復制示范企業;23家企業入選中國印刷企業百強,排名全國首位;20家獲評全國印刷行業國家A級以上信用等級,占34.7%;45家印刷企業通過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名列全國前茅。 2.集約化程度穩步提高 2014年,上海有1家印刷企業的工業總產值達到47.4億元,接近50億元的規劃目標(比照“十二五”發展目標);工業總產值超過10億元的7家;5億至10億元的17家;超1億元的159家,提前達到了“十二五”規劃目標。 2014年上海印刷工業總產值5000萬元規模以上的企業有267家,占總數的5.7%,同比增加1家。其工業總產值為616.1億元,同比增長1.9%,占全部產值的74.3%。其利潤總額為46.5億元,占全部的82.4%,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其工業增加值186.3億元,增長7.3%,占全部的70.2%。其對外貿易總額91.0億元,增長8.3%,占全部的92.0%,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 從數據看出,盡管上海印刷企業整體數量有所減少,但5000萬元規模以上的企業數在增加,其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及對外加工貿易總額等重要指標的增長率均超過上海市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見,上海規模以上的印刷企業保持了較好穩定發展,反映出上海印刷業集約化程度明顯提高。 3.平臺建設,按需印刷實現新突破 一是圖書按需印刷實現規模化生產中心,在金山印刷園區建成了規模化生產的按需印刷生產線,構建了圖書一本起印,先發行、后印刷的新型商業模式。制定并發布了圖書按需印刷推薦標準和相關扶持政策。二是在自貿區建立了境外印刷品電子審讀和備案、多語種境外出版物關鍵字電子審讀、境外印刷品印刷和境外圖書進口統一管理、出版物進出口按需印刷管理等多能效的印刷品對外加工貿易綜合服務平臺。 4.對外加工貿易穩步增長 2014年,上海印刷業對外加工貿易總額98.9億元,同比增長5.5%,從事對外加工和一般貿易的印刷企業256家,同比下降12.9%,占總數的5.8%,256家中外貿業務增加的136家,持平的11家。 綜合看來,上海印刷企業從事對外貿易的企業數有所減少,但大多數企業總額同比有所提高,整個上海印刷業對外貿易總額仍保持持續增長。 5.包裝裝潢印刷增幅放緩 上海包裝裝潢印刷企業,按主營業務分類,主要分為主營紙包裝印刷業務和塑料軟包裝印刷業務的企業。數據顯示,其主要經濟指數約占70%~80%的權重,且增幅放緩。見表1。 ![]() 發展預期 1.在“十三五”期間,上海印刷業工業總產值增長速度略高于國民經濟發展的速度。到“十三五”期末,上海印刷業工業總產值預計達到或超過1450億~1500億元人民幣,工業增加值(GDP)為400億~430億元,實現平均每年9%以上的增長。 2.培育并形成一批綜合能級較強的出版物印刷、包裝印刷、其他印刷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 3.促進印刷產業向信息技術、文化創意設計、現代服務三位一體的方向轉變,到“十三五”期末,形成數百家具備現代服務業的品牌印刷企業。 4.以政府采購印刷品和食品藥品包裝等為重點,大力推動“綠色”印刷發展。到“十三五”期末,建立“綠色”環保印刷體系,約200家印刷企業通過“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 5.以數字印刷、數字化工作流程、CTP、數字資產平臺服務和數字化管理系統等為重點,在全行業推廣數字化技術。到“十三五”期末,應用數字化技術的企業數量占到規模以上印刷企業數量的80%。 6.積極鼓勵上海印刷企業承接國際訂單,探索和嘗試印刷服務外包和離岸貿易,培育國際中介服務。到“十三五”期末,印刷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總額占全年工業總產值的15%,達到250億元左右。 (本文作者為上海市印刷行業協會秘書長) |
視頻訪談 視頻訪談 副標題 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 副標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