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達:志在一流,永遠在路上62
發表時間:2016-08-19 12:11 從1994年創業至今,深圳市精密達機械有限公司恰好走過了20年的征程。20年來從蹣跚起步到大業初成,精密達一步一個腳印,逐漸由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成長為國內印后裝訂設備領域的一面旗幟。憑借持續的專注和創新,精密達的技術和產品不僅在國內領先業界,而且在與跨國巨頭的市場競爭中絲毫不落下風。尤其是在新興的數字印后設備領域,精密達與跨國巨頭幾乎同時起步,技術水準相差無幾,在某些設計理念方面甚至領先于一些歐洲公司,而其設備的性價比則遠非成本高昂的歐洲供應商所可比擬。 20年的歷練與成長,志存高遠的精密達可謂業績斐然。然而,當面對《印刷工業》雜志的采訪時,精密達董事長鄭斌卻連稱:“現在還不是講述光榮歷史的時候。”相對已經取得的成績,低調、沉穩而又不失鋒芒的鄭斌更愿意面向未來,暢談精密達長遠的發展目標及實現路徑。在他的心目中,精密達就像一個執著的“追夢人”,目視前方,永遠行走在路上。
意料中的危機 在印機行業,鄭斌被很多人稱為“思想家”,因為他對行業形勢總會有出人意料而又鞭辟入里的分析和判斷。《印刷工業》雜志與鄭斌的本次對話首先便從行業形勢展開。 始于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令世界各國經濟經歷了一輪痛苦的“輪回”,我國印刷業也難免受到波及。尤其是自2013年下半年以來,在各種內外部因素的影響下,接連出現大中型印刷企業破產、倒閉或老板跑路的現象,一時之間業內人士紛紛驚呼“冬天來了”,發展信心墜入谷底。不過在鄭斌看來,這只不過是一場意料中的危機。他解釋道,精密達對行業走勢的判斷是非常清晰的,印刷業現在碰到的問題其實非常正常。幾年前當行業形勢還一片大好的時候,精密達就已經意識到這種形勢很難持久,市場一定會出現大的變化,這是市場經濟的一個必然規律。自改革開放后,我國逐步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引入競爭機制,剛開始的時候,由于物資短缺大家拼命去生產,利潤必然逐步降低,待競爭加劇之后,利潤也會進一步攤薄,最后甚至沒有利潤。隨著惡性競爭的到來,相當一部分的企業就會被淘汰,行業門檻提高,參與者減少,那時只有最優秀的企業才能生存下來。 對行業走勢的正確預判使精密達在面對看似來勢洶洶的經濟危機時多了一分從容,少了一分恐慌。鄭斌表示,在這場經濟危機中,企業的調整與淘汰是各行各業的共性,就像在家電、日化、服裝等行業已經發生的一樣,市場份額最終會逐漸集中到少數品牌企業。印刷業目前有10萬多家企業,實在太多了,當通過市場的調整淘汰50%,甚至2/3的企業,最后剩下3萬多家企業的時候,行業可能會進入到更加健康的發展狀態。此外,數字出版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對印刷業的發展也造成了影響,多個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行業目前的調整。精密達認為,這一輪調整對業內企業而言是短期利空,長期利好。 德國為什么是冠軍 在一場意料之中的危機里,鄭斌認為只有那些注重品牌的優秀企業才有可能在市場的蕩滌中生存下去,成為最終的“勝者”。在他看來,品牌是時間的沉淀,只有在市場的大起大伏中最終堅持下來,經過市場的考驗,并贏得客戶的信任的企業,才能樹立自己的品牌,在市場的調整中笑到最后。具體到印機行業,精密達堅信做到以下兩點對品牌的養成至關重要:一是誠信,即對客戶負責,贏得客戶的口碑。如果為了短期利益,丟掉了客戶的口碑,企業即使獲得了一時的市場占有率和利潤,也不可能持久;二是對質量和品質的持續追求,這是所有品牌的共同點。品牌的價值就是客戶在比較的過程中確認你的產品是精品,而要成為精品就要對質量和品質有持續的追求和堅持。鄭斌特別強調道:“持續地堅持很重要。” 《印刷工業》雜志對鄭斌進行采訪時,2014巴西世界杯剛剛落下帷幕。作為球迷,鄭斌在世界杯期間只完整看了兩場比賽:半決賽德國7:1大勝巴西,決賽德國加時1:0戰勝阿根廷,最終捧得大力神杯。但就是在這僅有的兩場比賽中,德國隊的表現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絲毫不吝惜對德國隊的贊美:德國隊沒有特別突出的球星,但團隊配合能力極強,幾乎沒有任何漏洞。德國隊的隊員士氣高昂,擁有必勝的信念,他們踢球像機器一樣計算精準,傳球到位,沒有多余動作。德國隊最終獲得冠軍是水到渠成的。 真正觸動鄭斌的是德國隊“捧杯”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在德國隊斬獲大力神杯之后,各種溢美之辭鋪天蓋地,但在鄭斌看來,德國隊最主要的優勢來自主教練勒夫八年如一日的堅持和磨礪。自2006年接手德國隊帥印之后,堅持技術流路線的勒夫在流行簡練、直接風格的德國足壇一度飽受批評,但他不為所動,八年磨劍終成正果。鄭斌幾度感慨:“勒夫在德國隊主教練的位置上干了8年,96個月。選對了方向,這么長時間堅持去做,德國隊拿不到冠軍是不可能的。” 精密達團隊 堅持,堅持,再堅持 但凡國內從事機械制造行業的企業家大多都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德國情結”。他們一方面把德國企業作為趕超的目標和終極競爭對手,另一方面又深深為德國制造的高品質及其背后德國人嚴謹認真、堅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所折服。鄭斌也不例外。 在過去20年的發展歷程中,精密達一直將德國同行作為趕超的目標,并虛心學習德國企業對品質近乎苛刻的追求。正是在與德國同行不斷的“對標”與超越中,精密達由小到大,由弱至強,逐漸成為國內書刊裝訂設備領域的領軍企業,其以cambridge(劍橋)-12000膠裝聯動線為代表的多個系列產品的品質堪與歐洲同類產品媲美,并且憑借更加優良的性價比,獲得國內一線書刊印刷企業的認可。鄭斌透露到,目前在國內每年新增的膠裝聯動線裝機量中,精密達的市場占有率達到2/3左右,遙遙領先于主要競爭對手。 精密達已經取得的成績無疑頗為令人欣慰,然而近年來隨著市場的變化,尤其是數字出版對書刊印刷影響的凸顯,轉型升級成為很多印刷企業談論的熱門話題,有人甚至提出“轉型必跨界”的觀點,鼓勵企業進行跨行業發展。作為服務于書刊印刷的裝訂設備制造商,精密達自然無法在市場的波動中置身其外。然而基于對行業形勢的深入分析和企業戰略的慎重考量,精密達的選擇不是跨界逃離,而是在書刊裝訂設備領域堅持,堅持,再堅持! “現在對很多企業而言其實根本談不上什么跨界,”鄭斌表示,“道理很簡單,一個二三流企業無論跨界進入哪個行業都還只能是二三流的企業,因為中國大多數行業的問題都差不多,充斥著過剩的低端產能,不要指望在一個新行業做低端的產品還可以有市場。只有在一個行業成為一流企業,做出世界最好的產品,跨界到別的行業才可能生產出一流的產品,提高成功的可能。所以在成為一流企業之前不要匆忙地進行跨界和擴張。” 選擇了堅持的精密達有著更長遠的目標和追求。雖然在20年的發展中,精密達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鄭斌并不諱言,精密達的產品與世界一流品牌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通過持續的堅持縮小這一差距并最終實現超越正是精密達的終極追求。言及于此,鄭斌的言語中不僅有堅毅,甚至還流露出一絲決絕。“想想十年前我們跟德國企業比是什么水平,現在我們是不是更接近了?如果我們再堅持10年,10年不行就20年,只做一件事,我們是不是會更好?做機械產品不做十年規劃、定十年目標、做十年堅持,肯定沒戲。精密達的企業文化強調堅韌不拔,如果世界上有100家同類企業,99個企業都滿足了,退出了,我們就要堅持做最后那1%,不滿足的1%,做到了這一點,我們就是世界 精密達Digital Robot 2000C數碼機器人 做大,還是做強? 有著長遠目標的精密達決心以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戰略和堅持向世界一流水平邁進。但正如精密達的企業文化,在“堅韌不拔”后面緊跟著“精益求精”四個字,鄭斌表示,僅有簡單的堅持遠遠不夠,還要不斷地進行總結和提升,精益求精,只有這樣堅持到最后才能做到戰無不勝。 在印機行業耕耘20余年,鄭斌對中國制造與德國制造之間的差距了然于胸。他說,以前很多中國企業都是簡單仿制國外的機器,即仿制產品,追求仿制的精確度。其實中國企業與德國企業的差距更多地體現在制造系統上,我們更應該學習德國企業包括人員選拔和培訓機制、來料檢驗機制、質量控制機制在內的整套系統,而不是簡單仿制 在鄭斌看來,影響中國制造品質向德國制造看齊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是員工的差距。認真、自律是德國人的天性,而且德國的基礎教育很好,工人素質很高。而國內工人的智商、靈活性不比德國人差,但堅韌不拔、精益求精的精神要花時間去培養。其次是基礎件的差距。在德國,購買任何零部件都是德國質量,因為每一個德國工廠都嚴格地進行了iso 9000認證,有良好的質量保證體系。而國產基礎件,如軸承、鏈條、皮帶的質量參差不齊,選購難度很大,即使選擇進口,由于誠信體系的缺失,也可能遭遇假冒偽劣的陷阱。為了保證基礎件的質量,有些看似簡單的配件如墊片,精密達只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因為買來的墊片質量達不到要求。 相比前兩點,更加令鄭斌困擾的是國內企業的經營理念。他說,近年來在大環境的影響下,很多企業片面地追求做大做強,一些排名也簡單地以銷售收入、利潤等為指標,這就造成了一些企業經營心態的浮躁。實際上做大和做強在本質上是一個悖論,在資金、員工及其他資源條件一致的情況下,做大就很難做強,做強就很難做大。對機械制造企業而言,更應該比較的是我們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也就是先做強,再考慮做大的問題,但規模也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在一個行業中能做多大做多大,多大合適就做多大。一個企業是不是優秀要看他能不能一步一個腳印地把產品做到世界一流水平。 做一流的裝訂設備制造商 “堅韌不拔,精益求精”,在一個恐慌與浮躁并存的時代,鄭斌帶領著他一手創辦的精密達堅定地行走在成為世界一流裝訂設備制造商的大路上。正如他自己所言,一個人能不能成功,不是看誰更聰明,而是誰更能堅持,誰愿意用一輩子只做一件事。精密達自創業起就專注于書刊裝訂設備,追求做“精”,在邁向世界一流裝訂設備制造商的道路上,精密達愿意堅持10年,20年,30年……,只要永遠行走在路上,堅持到最后就能成功。 根據未來10年的戰略需要,精密達針對不同產品線的特點分別制定了清晰的發展目標。在傳統書刊裝訂設備方面,精密達的無線膠訂、騎馬訂、鎖線訂等產品線經過20年時間的發展日臻完善,產品品質不斷提高。鄭斌表示,未來在傳統書刊裝訂設備方面,精密達的策略是繼續做“精”做“強”,而不盲目求“大”。在數字印后裝訂設備方面,精密達與國際同行基本同時起步,憑借自主創新,其數碼機器人系列產品digital robot 2000a、digital robot 2000c、digital robot 500c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與惠普、柯達、佳能、理光等國際知名數字印刷設備的連線生產中表現優異。鄭斌特別提到,國內知名印刷企業虎彩集團為拓展按需印刷市場,在全球范圍內招標采購印刷機及配套印后設備,最終經過審慎的考察和論證,精密達脫穎而出,與惠普、曼羅蘭一道進入最終的采購名單。根據數字印刷技術飛速發展的情況,精密達為數字印后產品線確定的戰略是,緊跟數字印刷技術的發展步伐,不斷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自動化程度。 |
視頻訪談 視頻訪談 副標題 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 副標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