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發展理念之上海行(一)8
發表時間:2016-08-19 13:25 在徐建國理事長率隊的調研小組圓滿結束浙江地區走訪后,2016年4月5日~8日,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唐樹民、張建民、李君,書刊印刷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薛哲純一行踏上了上海地區印刷行業及企業調研的路途,到訪的第一站為上海市印刷行業協會。 于印刷界而言,在經濟走勢與經營形勢充滿挑戰的當下,如何對標“中國制造2025”強國戰略,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完成產業轉型與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力,無疑是一個亟待深入的大課題。正是帶著這樣的思索,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組建了由協會理事長、副理事長掛帥,秘書處成員為組員的調研小組,將按計劃分赴浙江、上海、江蘇、山東、北京等地,密集走訪來自不同印刷領域的行業企業,以期通過對樣本企業得與失、成與敗的解讀,把脈行業痛點,發掘有益探索,啟迪產業未來。 上海市印刷行業協會:協會也處于換擋期 ![]() 調研上海行第一站,走進上海市印刷行業協會。中國印工協副理事長、上海市印協會長李新立(左一)陪同調研組成員中國印工協副秘書長唐樹民(左二)、張建民(右一)參觀協會 攝像工作室、視頻制作室、三維掃描工作室,操持專業設備的工作人員正在電腦前忙碌,如果不是很清楚此行調研的目的地,我們很難將眼前的這一幕,與一家傳統行業協會聯系起來。組建如此現代、專業的數字技術中心,初衷是什么?投入多大,成效如何,規劃怎樣?我們將一個個問題拋向了陪同參觀的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副理事長、上海市印刷行業協會會長李新立,正是他開創性地推進了整個項目的運作。李會長的回答很簡潔:協會要做平臺,為企業提供專業化的服務。復旦大學新聞科班出身、曾主管新聞出版工作的他以信息服務為切入點,為行業及會員企業提供專業化信息服務。上百萬的專業設備投入只是打下基礎,人的因素是關鍵。協會為此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人事改革,“不能給人以半養老的狀態”,一方面,招聘年輕人,重新建立勞動關系,實行社會化管理,通過這些新鮮血液的輸入讓協會擁有更多的活力和后發力;一方面,將經驗豐富的老同志吸納進顧問組、專家組,為協會的持續發展獻計獻策。“包括專職會長、副會長在內,我們現在只有十幾名工作人員。” 同時明確協會的任務、目標,用常務副會長趙和平的話來說,協會要搭建三個中心(信息技術中心、攝像編輯中心、數據咨詢中心)和三個平臺(展會交流平臺,電子商務平臺,高級人才教育平臺)。 2015年7月,上海市印協全力打造的數字技術中心正式投入運作,作為重要發布渠道的官方微信平臺同期上線,李新立給它取了一個大氣響亮的名字,第一印,寓意將印刷信息第一時間傳播出去。借助第一印平臺,協會將陸續開通三大板塊的信息服務。 微視頻,定期發布采集來的行業及會員企業的視頻資訊,據介紹,隨著第一印影響力的逐步擴散,點擊量已從最初的幾十增長到熱門視頻三四千;微課堂,針對技術工人的職業技能培訓,邀請專業老師授課,經過半年多緊鑼密鼓的籌備,協會計劃于今年上半年集中推出面向平版印刷、印前制作、印品整飾三個專業的50門精課程;微設計,即設計服務平臺,主要面向大專院校包裝設計專業學生,讓這些未來的設計師們擁有更好的實踐平臺。 李新立坦言,這么大的投入讓自己很有壓力,但他堅信一點,在公益性平臺的建設上,協會應該發揮主導作用。只有搭好臺子,在當前的產業環境下,行業創新才能得到切實推動。 事實上,行業里正在發生或將要到來的變化,其速度和能級可能超乎想象。印刷行業在5~10年內可能會出現顛覆性變化,李新立說,有些企業已經看到了,正在做著各種應對方案,但大多數企業還是按部就班。“有的領域變化會很快。比如,在工人的使用上,機器人有可能迅速取代某些人工,有的企業像紫丹已經開始做這樣的應用。又如,個性化大規模印制的需求,這或許會是最大的沖擊。”他舉了一個例子,以色列可口可樂公司推出了200萬張個性化標貼,其特點在于,一次印出張張不同。據稱,這是因為軟件設計師與包裝設計師結合在一起,設計了一種算法所致,這種算法使印刷機變成設計師,在印刷過程中自動完成設計。“照此趨勢,企業如果沒有這樣的設計能力今后可能就沒活干”。 在李新立看來,不光行業處于換擋期,協會也是如此。因此,在工作思路和方法上,一定要進行創新,才能發揮協會最大的作用。印刷企業轉型需要錢,靠政府補貼不現實,那就試試資本市場,“我們正在推動有意愿的企業走向資本市場”。據協會秘書長傅勇介紹,“新三板已進入了四五家,還有數十家企業正在籌備上市”。李新立還透露,美國近年出現了一種“眾籌上市”的新模式:即多家企業打包成集團,但財務、業務、管理等依然獨立,“這種模式值得我們深入了解”。與此同時,他們也呼吁印刷企業一定要走向上游,打造獨有的設計創意能力,唯如此,企業才能主動出擊,增添與客戶合作的砝碼。 ![]() 中國印工協副理事長、上海市印協會長李新立與調研組成員中國印工協副秘書長唐樹民、張建民,書刊印刷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薛哲純就行業及協會的發展進行討論 “對協會來說,還有一點很重要,不能緊盯著現有的企業,要推動新的力量進入行業”,李新直言,這也是協會執著于建平臺的一個目的,方便新的力量進入。“他們不按套路出牌,帶來新理念、新模式,行業因此獲得源源不斷的創新力。” 唐樹民副秘書長點評: 如何利用新媒介方式為行業及企業搭建互動平臺,提供更為專業的信息服務,在這方面,上海市印協展開了有益的探索,兄弟協會的經驗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鑒。長達4個小時的交流,我們雙方就協會的角色、工作內容和方式的轉變、行業的創新樣本、跨界融合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也就今后的深入合作達成了共識。非常期待上海市印協與我們互相支持,急會員所急,想會員所想,在新常態下,為推動行業發展探索一條心路。 |
視頻訪談 視頻訪談 副標題 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 副標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