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發展理念之北京行(四)18
發表時間:2016-08-19 14:01 于印刷界而言,在經濟走勢與經營形勢充滿挑戰的當下,如何對標中國制造 2025 強國戰略,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完成產業轉型與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力,無疑是一個亟待深入的大課題。正是帶著這樣的思索,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 于印刷界而言,在經濟走勢與經營形勢充滿挑戰的當下,如何對標“中國制造2025”強國戰略,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完成產業轉型與升級,提升產業競爭力,無疑是一個亟待深入的大課題。正是帶著這樣的思索,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組建了由協會理事長、副理事長掛帥,秘書處成員為組員的調研小組,按計劃分赴浙江、上海、江蘇、山東、北京等地,密集走訪來自不同印刷領域的行業企業,以期通過對樣本企業得與失、成與敗的解讀,把脈行業痛點,發掘有益探索,啟迪產業未來。 2016年4月29日,在結束了對北京地區印刷企業的調研后,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特別邀請到一些出版社、報刊社的代表召開了出版座談會,探討出版行業的發展,以及對于印刷行業、印刷企業的需求。 出版座談會現場,中國印工協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立建,副秘書長唐樹民,書刊印刷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薛哲純,與來自人民郵電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中國工業報、北京賽迪經綸傳媒投資有限公司的代表,就出版社、報社、期刊社目前的發展現況,以及印刷行業、印刷企業如何更好地滿足出版行業的需求,進行了探討。
電子互聯媒體的發展、大眾閱讀方式的轉變,讓出版社等媒體的發展亦有了一些變化。主要為以下三點。一,小印數,多印次,即單品種書印量下降,重印書頻次在增加。據人民郵電出版社不完全統計,該社去年重印書近6800個品種。而電子工業出版社也提出了“少印勤添,漫步快跑”的策略,以減少印刷周期、庫存和退貨量。二,按需印刷成為一種趨勢。雖然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數字印刷的成本相對較高,但在增加印次的前提下,傳統印刷在庫存等方面的劣勢讓數字印刷變得更加合算。所以,近幾年,很多出版社也開始將按需印刷作為一種選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3年9月開始采用數字印刷方式,2015年應用數字印刷的圖書已經達到360個品種。三,圖書的發行基本以網店銷售為主,實體店的作用多為體驗和展示。當然,報社,如中國工業報,仍采取的是郵政為主的發行方式。縱然,出版行業正在遭受著新媒體帶來的新壓力,但其也在通過自己的改變去順應新時代的發展步伐。 “只有我們想不到的,沒有印刷廠做不到的”,電子工業出版社代表的一句話道出了目前出版社對于印刷企業在印制水平方面的肯定,而在與印刷企業的接洽中,出版社業已感覺到這些合作伙伴的困難和壓力。如,產能過剩,工價不變甚至減少,原輔材料、人工成本上升導致的利潤下降;越來越嚴苛的環保政策,讓印刷企業難于應對;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讓北京印刷企業不得不開始外遷……這種種壓力讓不少北京印刷企業難于應對,據悉,已經有1/3的企業選擇退出印刷這個圈子。在出版社的眼中,很多印刷企業是艱難的,這自然有外部環境帶來的影響,亦有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有代表就談及,企業流程管理落后,還在用傳統的思路管理本應適應現代發展的企業,恰是一些印刷企業越做越難的原因之一。 時間并不長的座談會上,各位代表充分交流了對于出版業、出版社的發展見解,談及了他們所了解的印刷行業。王立建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認為這是一次有益的交流,他希望協會作為一個橋梁,可以更好地為供需雙方搭建交流合作的平臺。 |
視頻訪談 視頻訪談 副標題 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 副標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