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好父子 敬業兩代人98
發表時間:2016-08-19 14:32 筆者不惜驅車4小時,310公里,來到當年輔周伐紂的姜太公的故鄉,如今安徽最北端的人口大縣臨泉,為的就是采訪柳西九、柳高父子。 莊稼漢出身的柳西九,身殘志堅,胸懷寬廣,他創辦了以生產板藍根飲料包裝為主的聞名四方的安徽省臨泉縣久發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久發”)。柳西九扶困濟窮,造福鄉里,譜寫出光彩人生,他連續五屆當選安徽省人大代表,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獲得者和省扶貧狀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曾與鄧樸方親切合影。 “八零后”總經理柳高,早先從業久發,繼而興建安徽省臨泉縣亞泰包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泰”),僅5年時間,該企迅猛發展,進入全省億元印企方陣,成為當地及周邊規模最大的綜合類包裝企業。柳高也被評為安徽省勞動模范、臨泉縣“十大杰出青年”,當選縣政協常委、阜陽市人大代表。 父子倆雙獲殊榮,實為皖地印業所獨有。 柳西九的故事 按中國老話,柳西九算是個苦命人:3歲亡父,6歲喪母,21歲致殘。 那是在茨淮河水利工地上,他為保護其他民工安全,硬是用身子擋住了滑下來的泥土車,致身體整個左半部癱瘓。盡管村上給補助,政府有照顧,但這位年輕農民不愿意就此度日。他用洋片機給人放連環畫,向磚廠介紹煤碳生意,后來購車直接運煤,逐漸積累起一定的財富。到1983年,柳西九已有了自己的運輸車隊,名聲鵲起。 板藍根能祛熱、解毒、治感冒,在臨泉廣有種植,被當地人稱之為大青根。柳西九覺得,僅將大青根作藥材向醫藥公司出售價值太低,不如就地進行深加工,做成新型產品,既可增加產值,又能幫助農戶致富。后來的事實證明,該判斷非常正確。 經過充分準備,1991年,由柳西九全額投資的安徽省臨泉縣大青根加工廠(以下簡稱“大青根廠”),在其家鄉長官鎮成立。工廠在名企、名校專業技術支持下,終于創出“久發牌”板藍根飲料,紙箱包裝因之上馬。隨著當地農家冷凍肉的銷售,廠里塑印也很快興起。大青根廠業務量的增加,促使設備陸續添加,包括購入全縣首臺北人08型膠印機。大青根廠實力大增,4年后,該廠正式更名注冊為久發,進入新的發展期,不僅生產碳酸類飲料,連省鹽業和雨潤食品等大公司產品的包裝業務也發到這里來做,久發真的久發了。 柳西九勤勞致富后,不忘投身公益,回報社會,尤以扶貧和助殘為甚。據不完全統計,從跑運輸高潮的1985年到柳西九卸任久發總經理的2005年,共20年里,老柳累計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120多萬元,讓286位殘疾人和貧困戶從中受益,46名殘疾人先后成為久發職工,其中李躍華等8人圓了渴望已久的結婚夢。 柳西九慷慨助人,對自己卻十分節儉。一次他帶柳高等三人在飯店吃飯,柳高點了一葷一素兩菜,主食是肉絲面,結果遭到父親不滿。老柳批評道:“已經有葷了,為啥還要肉絲面。”當時是1998年,久發的年 銷售收入達到700萬元,家境已很富裕,可柳家這位當家人連多吃一碗肉絲面也不肯。 安徽省首屆扶貧狀元頒獎時,時任省長回良玉看到柳西九上臺領獎很費力,關切地問道:“你是怎么來的?”老柳回答:“我是先騎自行車到縣城,再坐長途汽車到的合肥。”肢殘已到這種程度還堅持騎車,感動了不少人。省殘聯特地獎給久發一臺桑塔納2000,這輛車現在還在廠里使用。 鑒于年歲已大,身體又殘,柳西九思忖著該選接班人了。其長子、次子均參軍,退伍后已在地方安置,“希望的田野”唯三子柳高無疑。經父親動員,柳高高中畢業后放棄升學打算,進久發工作,先當搬運工、操作工、業務員等,2005年正式出任總經理,時為23歲。 老柳曾對老大、老二說:“干企業只能一個人說了算,不能有多頭領導,咱們都得退到幕后”。 現在回過頭看,選定柳高接班,當為柳西九對久發的最大貢獻。 柳高的故事 1982年出生的柳高,遇事沉穩,善思考,不喜張揚。他在蘇州市做過半年出租車司機,曾到安徽大學經管學院進修兩年,身處基層時間久。這些歷練因素決定了他日后不會躺在父親的功勞簿上“睡覺”,而是 用既前瞻又務實的眼光,勇于改革創新,屢見成效。 柳高抓住2008年臨泉縣工業園建設之機,果斷決定興建新廠,取名亞泰。經他緊張籌措,周密安排,13個施工隊同時開工,從2009年申請立項到次年建成投產僅用了7個月,成為全縣第一批入駐園區的企業。新廠區占地40畝,總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辦公樓、車間、宿舍、輔助房等一應俱全,布局合理,寬敞明亮,適宜流水作業。花壇綠地優美,交通便捷,一座現代化工廠展現在世人面前。亞泰的落成,標志著久發人走出長官鎮,擠占新高地,具備了打造精品包裝的實力,實現了規模效應,能夠參與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競爭的場地條件,意義十分深遠。 久發以外包裝箱起家,精細化程度不夠,難以再上臺階。深諳此理的柳高,立志長纓在手,決心縛住蒼龍。興建亞泰時,國際金融危機肆虐,導致部分企業放慢技改腳步,唯柳高突發奇招,竟在沒有彩印任務的情況下,決心購買世界知名品牌的多色印刷機。某機械制造商在合肥與當時尚未進城的久發有過這樣一段對話:“你們是哪家印刷廠?”“我們是久發實業公司。” “地點在哪里?” “臨泉縣長官鎮。” “阜陽市到現在都還沒有買我們機器的,你們一個鎮的廠就想買?”是的,有志者不在年高,柳高買的就是世界名牌!最終高寶利必達五色機閃亮登陸亞泰,開創了全阜陽使用國際頂尖印機的先河。巧的是,隨后鹽業公司等許多客戶將自己的產品改成多色,高寶機正好派上了用場,英雄有用武之地,讓亞泰掙了個缽滿盆豐,這也應了那句老話:“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亞泰經過連續幾年的不斷技術更新,現在廠里從印前到印后的所有設備已達到全自動化,降低了人工勞動強度,節省人力成本,增強產能,日產彩盒、紙箱達10萬只。 與眾不同的是,亞泰的管理執行主體不是本廠人員,而是柳高從深圳一家著名電子企業聘來的25人,并給了他們先干后報的臨機處置之權。這批跨行業者的腦中沒有所謂的行業標準,沒有固定模式,只有改善標準,精益求精。比如拿著放大鏡檢查產品質量,一批不合格報廢,兩批不合格同樣報廢,三批一半合格報廢一半。員工看著心疼,沒辦法,老板支持這么做。嚴師出高徒,嚴管出成效。2014年,亞泰承接了一家大酒廠的3000萬元包裝業務,質量損失不到5000元。臨泉本地產脫水蔬菜和安徽強旺集團生產的調料,經亞泰包裝出口后,在國外對食品及其包裝檢驗極其嚴格的情況下也達到零退貨,可見質量過硬的程度。亞泰有10條精裱生產流水線,經這批管理團隊的精心打理已臻于完善。我在線上看到了內容細致的《作業指導書》,保養良好的設備,擺放整齊的物品和員工一絲不茍的勞作態度,不由得想起一句話:“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當下,7S管理已在該公司全面鋪開,每天公司都要召開計劃會和品質的檢討會。 柳高親自抓技術研發,堅持不懈,形成鮮明的柳氏風格。得益于他的支持,由3~4人組成的研發小組常年運轉,技術革新不斷。該小組所研發的用廢紙邊角料制成的酒盒環保型底托項目已投產,總量為安徽全省同業之最,成本比傳統發泡底托降低1/3。亞泰已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實用技術專利》8項、《實用發明專利》1項,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稱號。由于酒包裝技術高超,客戶紛紛慕名而來。“文王國窖”等暢銷白酒的包裝,已從省外改由亞泰供貨。 柳高重視新老文化的融合,努力營造一個好的內部環境。我通過采訪發現,經柳高引領,亞泰對融合問題解決得挺好。在這個500多人的企業里,正常人與殘疾人,本地人與外埠人,老翁與小伙,碩、學士與半文盲彼此尊重,互相幫襯,雖然言語不多,但能達成一種默契。主辦會計兼秘書尹學文已年至68歲,至今還在上班,平時住在廠里。如果環境不許可或者內心失衡,他絕無可能干到現在。尹秘書還不是最老的,柳高的大伯柳西明今年高齡87歲,仍擔任食堂司務長,每日為料理員工伙食忙個不停。楊士昌是臨泉縣一所中學的年輕教師,在大學主修中文,被縣有關部門招聘擔任亞泰的黨建指導員后,除勤于支部工作,使之成為“縣先進黨組織”外,還積極主動幫助廠里做些其他事,善于協調各種關系,現已擔任總助。 柳高把今、明兩年定為“沉淀年”,旨在夯實基礎、增強后勁、養精蓄銳、提高素質。他特請著名的斯巴達公司,對全體員工進行為期兩年的系統培訓。采訪那天,柳高接受培訓剛結束,中、高層也陸續開始。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臨離亞泰時,我仿佛也有了這種感覺。 (本文作者為安徽省印刷協會秘書長) |
視頻訪談 視頻訪談 副標題 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 副標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