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印刷人上梁山123
發表時間:2016-08-22 14:57 古有“豹子頭”林沖雪夜上梁山,被逼造反;今有出版印刷人盛夏上梁山,自愿學習。7月18~19日,筆者攜安徽省出版和印刷界代表共37人,專程趕到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馬營鎮開發區,認真參觀了由鄭應傳任董事長的合肥杏花印刷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創建的山東萬源印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源”),切身感受了激流勇進的英雄氣慨。 參觀萬源,引發梁山行 由安徽省出版社出版科(部)組成的安徽省印協出版專業工作部,自成立以來堅持開展年會活動,形成地方協會內設機構獨有的鮮明特色。該部把今年年會不遠千里地放在梁山召開,主要目的在于向萬源學習。 萬源是在印刷行業普遍不景氣的當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先進典型;更是不怕困難,逆勢而上的光輝榜樣。萬源可以成功落戶梁山,獨辟發展蹊徑,必然有值得同行借鑒的寶貴經驗,需要通過實地考察加以學習領會。此外,萬源由安徽老鄉創辦,旨在服務出版業,安徽出版印刷界同仁理當親切慰問,一表點贊支持態度。基于上述原由,安徽省印協組織了這次集體上梁山活動。 萬源經驗,啟迪印刷人 萬源位于梁山縣城西北3公里處,一條瀝青大道直達門口。在萬源車間,大家饒有興致地參觀了從制版到裝訂的各道生產工序,紛紛翻閱印裝精巧的教輔書,駐足不前。在會議室,鄭應傳董事長闡述了自己的創業體會,始終熱情洋溢,和藹可親。他反復說:“親不親,家鄉人”,看得出很激動。 千里迢迢看萬源,萬源能給我們哪些啟示?筆者認為有三條經驗,特別值得業界學習: 1.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自強不息”一詞出自《周易·乾》,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個成語用在今天的企業身上,應當理解為,自強是立廠之本,不息是生存之道,進取是發展之魂。企業經營者如果有了這種精神,即使遇到再大挫折,也能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尋找到機會東山再起。 鄭應傳創辦的萬源,就是自強不息的產物。經過近40年的打拼,鄭應傳創下了合肥杏花印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杏花印務”)如今資產和年銷售雙過億元的宏偉業績,本人亦獲得“全國百名杰出貢獻印刷企業家”等榮譽稱號。退休后,本可安享晚年的他,卻居安思危,為杏花印務350名員工的未來著想,經深思熟慮后決定再次一搏,組建了合肥杏花印刷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這才有了到梁山建廠之舉。他做事不等不靠,親力親為,一抓到底,使萬源從醞釀策劃到建成試投產僅用了9個月的時間,奇跡般地讓一座在整個濟寧地區都堪稱規模最大的現代化印刷廠誕生于魯西大地,再顯寶刀不老。 我們提倡學習萬源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并不是要企業都到外地辦廠,而是希望樹立正確面對當前困難的態度,舍此不能應對復雜時局。 2.搶占商機的經營頭腦 有商品就有商機,商機與其他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一樣,不斷地生成且變化于客觀世界之中,等待人們用主觀世界去發現和占有。發現是一種本領,發現商機后又能搶先占有它,則是更強的本領。未來企業的競爭,將是以搶占商機為代表的智慧的競爭,狹路相逢智者勝。 以梁山為例,它是全國最大的教輔用書集散地之一,每年教輔印刷單多量大,本地卻又找不到規模企業承印,供不應求。正是看到了這一商機并迅速抓住了它,萬源落成后立刻進入旺季,實行12小時兩班不間斷生產,達到滿負荷運轉,全年沒有設備閑置,并在客戶集中的濟南、淄博兩地設立了辦事處,以保證物流暢通。這種火爆的生產局面,在合肥實難出現,原因很清楚,訂單匱乏。 梁山的教輔印刷商機并非現在才有,遺憾的是長期無人問津,唯鄭應傳敢為天下先,打響了第一炮,引得市、縣、鎮三級黨政主要負責人都來視察,贊不絕口。鄭應傳的經營頭腦早在萬源之前就已頻繁展現,屢獲成功。他曾三次置換廠區用地,面積一次比一次大,賺的錢一次比一次多。他把公司辦公樓改造成“時代康復醫院”,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他采取“合作建房”的模式,利用廠區沿街地塊,豎起了兩幢名為“杏花廣場”的高層寫字樓,招商形勢喜人。從萬源經驗中不難看出,企業的大事是什么?一句話:發現和搶占 商機! ![]() 安徽省出版和印刷界代表在萬源車間參觀了從制版到裝訂的各道生產工序 3.全優設備的高效運作 CTP清潔省力,海德堡四色機時速1.55萬張,八色輪轉機大度、正度齊備,膠訂、騎訂聯動線出活快捷,打包機將工人從繁重的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這就是出版印刷界同仁在萬源看到的設備配置,自動化已覆蓋整個生產過程。產量取決于產能,產能受制于設備。萬源這個只有100多人、投產才一年多的廠,今年教輔印量將達到40萬令紙,未來目標是年產60萬令紙,靠的就是全套高精良設備,產能有保障。 萬源經驗告訴我們,當今勞動成本增長很快,人工昂貴,對人的管理難度也較之以往明顯增加,所以,管人不如管設備。此外,技術裝備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印刷產能和印品質量。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就對他的弟子說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現在已到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年代,掌握先進技術裝備更加重要。印刷企業要通過設備的更新換代,不斷提高生產自動化程度,把原來幾個人干的事變成一個人干,大幅降低用工成本,但同時也要提高一線人員的福利待遇,使企業處于精干、穩定、高效的運轉狀態,將沿用多年的“人海戰術”送進歷史博物館。只有這樣做,印廠才能活下去。 細致的參觀、認真的學習,讓一行人對萬源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亦得到不少啟迪。目前,萬源用工已基本實現了本土化,車間里一色的梁山人,干活都很認真。在輪轉機旁,無論是粗壯的小伙還是秀氣的姑娘,都手拿樣張仔細察看印刷質量,那股拼命勁,真像當年聚義水泊的梁山好漢們。
安徽省印刷協會秘書長王德明(左一)攜安徽省出版和印刷界代表共37人,參觀了由鄭應傳(左二)任董事長的合肥杏花印刷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創建的山東萬源印務有限公司 (本文作者為安徽省印刷協會秘書長) |
視頻訪談 視頻訪談 副標題 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 副標題 |